别再被不良认证机构忽悠啦!企业做体系认证要警惕的8大问题
发布日期:2022-08-17 浏览次数:0次
有些资质如iso三体系是企业必备的资质之一,也是常出现的招投标中,俗称招投标的“万金油”。此外,商品售后服务、企业信用评级、招投标AAA信用等级等资质都是企业常见的投标资质。 有的企业不懂什么是认证服务,导致出现各种认证问题,质量君在此进行了归纳整理如下: 又要求时间,又要求价格,其实自己的产品还存在很多问题,服务还远远没有满足顾客要求;比如产品的执行标准不明白,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企业标准,生产过程基本上属于粗制滥造; 群里发布消息,比价格:在知识产权、商标代理、工商代理、AAA信誉代理、高新企业服务群里面发布信息,喜欢比武招亲; 比如不想负责认证人员的差旅费,不想负责交通食宿的,最好是不和审核组见面,希望单性繁殖,只等着要结果; 不按照规矩出牌,不运行体系就想一个星期拿到证书; 中间人很多,一再转手转手再转手:真正企业的要求被错误解读,这样做认证,效果会大打折扣,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 这类企业忘记了认证的本质是平等、合作和质量交流,拿着一次性购买物品的思路去思考认证合作; 认为认证机构很多,认证服务“不值钱”,认为认证机构有的是,审核不通过,大不了换一家机构,监督审核也希望换机构; 不是联系人离职就是忙别的事情,还有的企业联系人是财务上的人,只管打款,生产、检验和服务上的情况不了解,还有的联系人是办公室的人,只管接待和食宿,造成体系的策划和建立困难重重或符合性不强,不具备企业特色。 企业资质认证过程中要警惕以上这八大问题,当然在资质认证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问题,但对于资质申请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落实到企业。 企业可以通过资质管理,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组织优势单位、优质资产及优秀人才进行重点突围,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从而形成多角化经营、国际化经营、战略化经营。 那么企业该如何选择一家靠谱的认证机构呢?我们下面来具体分享4大绝招: 一、看认证资质——认证机构的合法性 在中国,只有被国家认监委(CNCA)批准的认证机构才能开展管理体系认证业务,才是合法认证机构,但即使具有资质,还得注意其资质是否为有效状态,同时还得具体看其被批准的认证类别及认证领域的范围,就像营业执照一样,会规定有哪些认证可以做。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国家认监委(CNCA)网站上公开查询到,同时还要关注认证机构是否有违法/被处罚信息,或自身经营状况如何(可查工商信息),否则还是会出现问题。 认证机构资质查询方法: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网站,查询网址: http://cx.cnca.cn/CertECloud/index/index/page 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机构,查询网址: https://www.cnas.org.cn 二、看认证机构的品牌、技术实力、专业能力 拥有强大品牌影响力的认证机构,往往其专业人员(审核员)配备齐全、技术实力/专业能力强大,服务网络完善(不是在各地简单设个办公室),这对企业来讲非常有利。 选择有一定实力的品牌认证机构,其认证证书公信力强,可带来正面的宣传效果,同时可降低企业进行认证所带来的风险与损失,这也是大企业选择知名的品牌认证机构的原因。现在一些重点项目招标已经要求必须是知名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才被认可,所以选择知名品牌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的作用不言而喻。 三、看认证费用 要相信一分钱一分货,选择认证机构,不能谁价格低就选谁,低价格的认证会严重影响认证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国家相关部门对管理体系认证规定有基础价格,就像市场上的其他商品一样,品牌、信誉、质量、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四、认证证书要公开可查 由合法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都能在国家认监网站上公开查询到且证书为有效状态(带CNAS标识的可在CNAS网站上查询且显示为有效状态),如果查询不到或显示处于暂停/失效/撤销状态等相关的认证信息,其证书就是无效的。 若显示颁发证书的认证机构被处罚或撤销(严重违规,如出具虚假认证结论等),表明该证书已无任何公信力,被认证的单位应尽快寻求新的合法且权威的认证机构重新认证,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以求尽快恢复商誉! 官方查询渠道: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认证证书查 询网址: http://cx.cnca.cn/CertECloud/index/index/page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认证证书查询网址: https://www.cnas.org.cn/ 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整理的关于企业怎么选择靠谱的认证机构的资料,相信你已经对如何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有了一些常识。 总结重点:选择认证机构,不能谁价格低就选谁,低价格的认证会严重影响认证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需要认证企业切记:不要让自己成了为认证机构的错误买单的人!企业资质认证要警惕这八大问题
一、财大气粗,喜欢花钱买证
二、群里发布消息,比价格
三、不愿意进行质量探讨和交流
四、加急拿证书
五、中间人过多,几度转手
六、希望不付首款,获证后再给
七、认为认证服务“不值钱”
八、确定合同后,反复更换联系人